对标欧美日等成熟市场来看,传统高GWP制冷剂正在加速淘汰,取而代之的有低GWP的 HFO制冷剂,也有更加环境友好CO₂(R-744)、丙烷(R-290)等自然工质制冷剂。简言之:发达国家走过的升级路线依次为:CFCs → HCFCs / HFCs → 新型HFO制冷剂或自然工质(CO₂、碳氢化合物等)制冷剂。其中,以CO₂为代表的自然工质,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期待。目前,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在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已具有一定的规模。尤其是在欧洲市场,在F-Gas法案的严格限定下,各行业积极采用更加环境友好的CO₂自然工质替代技术。
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,这一技术还有待普及,限制其推广应用的原因往往在于: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技术条件要求高,从历史经验来看,每一代制冷剂的升级换代,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生态环境部报告指出,一种制冷剂从开始淘汰到完全淘汰,一般需要20年的时间。在此期间,成本、技术、人员方面的挑战,都会使企业面临一定压力。因此,虽然转向低GWP制冷剂是最终目标,但受制于种种现实因素,中国企业可能还需在使用HFCs的过渡期徘徊一段时间。道路虽然长远,前景的广阔给予我们充分的信心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各方正不断发挥力量,推动愿景变为现实:近年来,中国制冷监管政策日臻完善,并逐步健全相关标准体系,就工商业制冷而言,先后完成了GB9237安全标准的修订,以及一些产品标准的修订,包括CO₂、NH3的产品标准和CO₂冷库标准等;行业方面,管理体系、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也在不断进步。
种种动向表明,中国冷冻冷藏设备大规模转向新一代低GWP制冷剂只是时间问题。随着“30·60”目标和基加利修正案所规定的时间节点渐次到来,满怀期待的中国制冷产业、客户和终端消费者,都将迎来一个更加绿色低碳的美好明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