丙烯,是一种有机化合物,分子式为C3H6,为无色、无臭、稍带有甜味的气体,易燃,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,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2.4%~10.3%;不溶于水,易溶于乙醇、乙醚。
产品详情
CAS登记号:115-07-1 | |||||||
UN编号:1077 | |||||||
EINECS编号:204-062-1 | |||||||
物理与化学性质 | |||||||
物理状态、外观 物理危险性 化学危险性 | 分子式:C3H6 / CH2CHCH3 | ||||||
泄漏处置 | 分类与标签 | ||||||
撤离危险区域! 向专家咨询! 通风。 移除全部火源。 切勿直接往液体上喷水。 个人防护:包括自给式呼吸器的化学防护服。 | 按照联合国GHS标准
运输 | ||||||
储存 | |||||||
耐火设备(条件)。 阴凉场所。 | |||||||
包装与规格 | |||||||
钢瓶: 4L~40L~118L, 200L~400L~926L 槽车:25吨 | |||||||
急性危害 | 预防 | 消防 | |||||
火灾与爆炸 | 极易燃。 气体/空气混合物有爆炸性。 | 禁止明火,禁止火花,禁止吸烟。 密闭系统、通风、防爆型电气设备和照明。 如果为液体,防止静电荷积聚(例如通过接地)。 | 切断气源,如不可能灭火,对周围环境无危险,让火自行燃尽。其他情况用粉末、二氧化碳灭火。 着火时,喷雾状水保持钢瓶冷却。 禁止与水直接接触。 从掩蔽位置灭火。 | ||||
症状 | 预防 | 急救 | |||||
吸入 | 倦睡。 窒息。 见注解。 | 采取通风。 | 新鲜空气,休息。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。 给予医疗护理。 | ||||
皮肤接触 | 与液体接触:冻伤。 | 保温手套。 | 冻伤时:用大量水冲洗,不要脱去衣服。 就医。 | ||||
眼睛接触 | 见皮肤。 | 戴安全护目镜或面罩。 | 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(如可能易行,取下隐形眼镜),然后就医。 | ||||
食入 | 工作时不得进食,饮水或吸烟。 |
接触与健康影响 | |
接触途径 短期接触的影响 | 吸入危险性 长期或反复接触的影响 |
职业接触限值 | |
阈限值1:500 ppm (时间加权平均值); 阈限值1: A4 (不能分类为人类致癌物); |
注解 |
空气中该物质高浓度引起缺氧,人员有神志不清或死亡的危险。 |
附加资料 |
欧盟危险性类别 |
产品用途
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之一,其用量最大的是生产聚丙烯。另外。丙烯可制备丙烯腈、环氧丙烷、异丙醇、苯酚、丙酮、丁醇、辛醇、丙烯酸及其酯类、丙二醇、环氧氯丙烷和合成甘油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