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能源已经成为全球都不可忽视的问题,尤其是今年爆发的欧洲能源短缺现象,更加加大了对发展新能源的共识。
从长期来看,能源危机主要体现是能源消耗量大,尤其是电力,可能会出现供应不足。根据《世界能源统计年鉴》数据,因经济活动加速,去年全球能源消耗量增长5.8%,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。
具体来看,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了5.3%,全球煤炭消耗量增长超过了6%,其中,我国和印度占煤炭需求量增长的70%以上,其它石油等能源都有不同程度变化。
到目前能源消耗增速还没有停止,根据专业机构预测,预计到2050年,全球能源消耗量和当前相比,将继续增长50%,到那时,能源将成为全球紧缺资源。
与此同时,能源成本也在不断上涨,价格过高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生活。今年7月,英国伦敦东部地区的电网,因电力需求激增发生短暂中断,为了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,英国电力公共事业公司被迫从电力交易市场,以超出正常情况下50倍的价格,购买电力以满足供电需求。
要知道,此次购买价格折算成人民币,已经达到了80元/度。这件事引起了全球关注,也让世界都意识到,欧洲正在经历一场电力危机。而这场电力危机的背后,则是更深层次的全球能源危机。
欧洲发生的能源危机,引起了全球关注。面对这次危机,欧洲的官方和企业都在寻找解决方案,那就是如何既能让人们正常取暖,又能为工厂提供动力,还能帮助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。让人欣喜的是,目前已经有企业进行了探索,来看一个典型案例。
合成燃料是其中替代方案之一,合成燃料的燃烧方式和天然气一样,但在燃烧后,产生的是氢气,氢气是由水制成的环保燃料,可帮助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,在工厂、飞机动力和家庭供暖中有重要作用。此前,氢气用于能源发展速度较慢,欧洲能源危机发生后,加速了氢气能源的应用。
不过,制造氢气会存在一些缺点,电解水制氢技术过程中,会产生二氧化碳,另外如果使用可再生电力制造氢气,虽然方式很环保,但是成本价格却相对较高。
欧洲一家TES公司想出了解决方案,TES的方案是,使用可再生能源,通过二氧化碳和氢气,制造合成的绿色的甲烷,进而代替天然气作为能源使用。这种方式释放的温室气体较少,而且可以自给生产。
目前,TES公司已经在计划生产这种燃料,能逐渐取代高成本进口的化石燃料。这项方案已经得到了多方支持,首先来自德国官方,德国政府与TES签署了协议,承诺帮助建造和运营浮动的液化气体接收站。其次,也得到了资本的支持,今年七月TES已经公开宣布,再次筹集了6500万欧元,用于项目实施落地。
这只是一个案例,可以看到,能源短缺和价格上涨已经受到全球关注,未来,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,有望解决能源问题,让人人都能用上既环保又价格低的绿色能源。